把坚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

时间: 2024-04-28 07:59:52 |   作者: ky体育app官方网址最新版

  【摘要】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水平发展这一第一个任务,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围绕九个重点任务对2024年全国经济工作进行了谋篇布局。扎实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必须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服务新发展格局,以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为行动指南;一定要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让科学技术创新根植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土壤,培育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动力引擎。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逐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这些困难是我国在“提档、换轨、变速”发展转型期的结构性变化表现。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任务。党的十九大首次作出中国经济由快速地增长阶段转向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的历史性判断。具体来讲,高水平发展意味着中国经济由“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会面临错综复杂的困难、挑战和不确定性,应防止非理性预期对市场信心的破坏,同时,引导劳动、技术和资本向高水平发展转型。近年来,通过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持续努力,我国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制度体系已经建立,地方政府债务处置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如何建立健全债务风险防范长效机制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要工作。在“房住不炒”指挥棒的作用下,供需两侧发力的调控政策效果显现,房价渐回理性通道,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重要性逐渐降低。尽管当前一些领域仍存在风险隐患,但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工作方法,风险仍是可防可控的。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四个坚持”作为我国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四个坚持”紧紧围绕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战略部署,高度概括了经济工作的第一个任务、核心着力点、制度保障和安全底线。

  “必须把坚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习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首次提出“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将坚持新发展理念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新发展理念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科学指引,是贯穿各项经济社会工作的基本遵循。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着眼于中长期发展作出的战略安排和重大部署。习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从两个维度来研究和布局:一是更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加快补上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二是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只有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的短板弱项,才能实现各产业有序链接、高效畅通。提升经济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增强产业链竞争力,加强科技自立自强,这不仅是应对外国“卡脖子”的战略,而且是使我国成为全世界制造中心、科学中心、创新高地和全球经济“稳定器”的必然要求。没有可靠稳定、存在竞争力的内循环,就不能持续吸引外循环。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是我们国家的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防范化解风险最有效的方法,也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生产力基础和制度基础。新发展格局要求我们培育好、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基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依托于科学技术创新,在改革中创新,以创新推动改革,做到供给和需求良性互动、生产能力与技术创新相互依存。只有供需两端同时提质、协调配合,才能实现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必须坚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水平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安全是发展的前提,离开安全谈发展,是不负责任的、不可持续的。维护好经济安全特别是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技术安全等是化解外部冲击和各类风险的“先手棋”。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水平发展这一第一个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准确理解和领悟其中蕴含的理论智慧和实践要求,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方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我国迈向中等发达国家的第一个任务。以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当前我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现实选择。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基本框架,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科技、教育、人才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支撑力量。以AI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进入全面拓展期,并将深刻地改变未来经济形态。因此,探索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我国当前抢抓未来发展机遇的重要方式。

  多元化布局、区域化合作、绿色化转型、数字化赋能是当前全球产业体系和产业链供应链重塑的鲜明特征。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仅强调“完善新型制”“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而且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大范围的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也充足表现了技术创新驱动的特点。“绿色低碳供应链”“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新型能源体系”“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等都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息息相关。

  现代化产业体系与科学技术创新互为条件、相互支撑。科学技术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持续进行科学技术创新的土壤。在部分前沿科技领域,我国正在从“跟跑者”向“并跑者”甚至“领跑者”的角色转变。但是,如何在基础研究、前沿核心技术领域发挥引领作用,需要我国在国家创新体系上作出重大改革和探索。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要不断推进智能化、绿色化技术在制造业的推广和应用,一直在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开辟创新创造新场景、新领域、新赛道,立新破旧,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扩大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要求相一致的国内需求。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以科学技术进步为驱动、资源配置效率高效、产业体系和产品质量一直在升级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有效内部需求是稳定经济体系的根本保障,然而有效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需求要面向未来,引导资源配置、推动产业体系和产品质量提升。因此,挖掘新型消费等适应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需求,对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形成有效支持的新消费增长点是扩大国内需求的重点工作方向。同时,形成有效需求,要提升群众消费信心和消费满足感。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等角度对扩大居民有效需求提出了相应的举措。例如,“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等都能扩大总需求。同样,民生兜底工作、就业优先导向发出了稳定社会预期的强烈信号。只有筑牢社会保障体系,才能让居民愿意消费、敢于消费。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与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最基本的经验总结。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突出强调了重点领域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两个工作基点。充分激活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基本落脚点,平等对待国有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服务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助力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会议提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将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建立重点领域风险防范机制有重要意义。

  高水平对外开放注重挖掘外贸新动能,以经济发展新模式、新动能、新产业为依托,拓展和夯实国际交往的基础和深度。重点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并且推动服务业市场的对外开放,这说明我们国家的对外贸易格局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原材料和加工制造已经不适应我国高水平发展的要求。随着产业链价值链的重塑,我国企业已经深度嵌入到全球价值链之中,中间品贸易的重要性慢慢的升高,生产性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在贸易体系中的地位逐步提升。同时。“高标准经贸规则”“数据跨境流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投资中国”等制度体系建设也应尽快适应我国新发展格局和高水平发展的要求。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提出了“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工作底线,“稳”的工作思路体现在社会稳定、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等多个方面。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体现了我国处理改革和发展关系的新思维,以及减少改革阵痛、稳定社会心态的新策略。“立”的不仅是新质生产力,更是新的经济治理方式。目前,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是三大重点风险领域,据此提出了“三大工程”“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等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具体工作思路。这些方案都是以维护整体稳定为前提,设置缓冲区,逐步消纳风险,最大限度降低“破”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任务。推动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和安全发展之间寻求内生统一、动态协调。只有处理好稳定与发展、发展与安全、立新与破旧的关系,稳定社会预期,以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导向,主动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探索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新型制优势,才能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掌控风险、掌握主动。

  (作者为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导,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一篇:进口DELTA冷金属检测器EMR-M-400 24VDC 下一篇:财务专家梅凯系列之三:聚焦提质增效赋能科学技术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

返回